班蒂斯雷古刹,又名女皇宫,建于公元十世纪,尊奉的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这里要简单说说婆罗门教,如果对其一无所知,你在参观吴哥古迹时常闹不清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婆罗门教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盛行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后因佛教的兴起而衰落。在吴哥古迹你会发现柬埔寨从信奉婆罗门教到后来又信奉佛教的过程。 婆罗门教崇尚自然,信奉梵天(创造神)、毗湿奴(保护神)、湿婆(毁灭神),认为这三大主神共同主宰宇宙万物,相信人通过祭祀活动可以与神沟通,遵循种姓 制度(人分为四等),相信善恶有报,人生轮回。 班蒂斯雷古刹之所以叫女皇宫,其实和女皇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由于此座古刹的石头为美丽的砖红色,且雕工十分细腻,具有女性的柔美。它是所有吴哥古迹中最 精致的,你很难想象工匠们能够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出木刻般的效果,层次分明、线条纤细,不论门楣或石壁,都镂刻得一丝不苟,巧夺天工,妙不可言,是柬埔寨古 代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故又有“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图一:女皇宫门前的石板路 ![]() 图二:女皇宫大门 ![]() 图三:精美的神像 ![]()
图四:女皇宫周围有个小池塘 ![]()
图五:池塘里的莲花 ![]()
图六:石塔 ![]()
图七:门内的神像 ![]() 图八:石像细腻的程度如木刻一般 ![]()
图九:女皇宫一角 ![]() 1、女王宫(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译为女皇宫、班蒂斯蕾,是位于柬埔寨大吴哥东北约21公里荔枝山(Phnom Dei)旁的一座印度教寺庙,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 ![]() 女王宫的门不大,但很精巧,有点象皇家后花园的入口 2、女王宫最为知名的是其精致的砂岩楣石和山形墙。山形墙跨立于四方形的门框之上。女王宫的山形墙比起门框来显得特别大,观察它的门就已经感觉到了女王宫的精致 ![]() 再仔细看下局部,山形墙上雕刻着印度教中守护东方的因陀罗——他端坐于长着三个头的白象之上 ![]() 3、另一道门的山形墙 ![]() 4、女王宫和多数高棉庙宇一样面朝东方。神庙在最内层的院落内,神庙的东北方和东南方有两座通常称为图书馆的小型建筑。 ![]() 5、外院东西轴的两端分别开了两道瞿布罗(拱门) ![]() ![]() 6、两道瞿布罗的山形墙均已不在原位。西瞿布罗的山形墙现由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描绘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修罗孙陀(Sunda)和乌普孙陀(Upasunda)两兄弟争夺飞天提络塔玛(Tilottama)的故事。 ![]() 7、东瞿布罗的山形墙散落在地上,描绘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恶魔掠走罗摩的妻子悉达的故事。院落内的壕沟被铺道沿东西轴切为南北两半,环绕着第二层院落。 ![]() ![]() 8、早晨的阳光洒在这片睡美人般的红色宫殿上,华丽,高贵,梦幻,悠远…… ![]() 9、女王宫主要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 ![]() 女王宫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 ![]() 这座“宫”全用朱色砂岩构成,这种材料可以被像木头一样雕刻。因为女王宫这些精致的浮雕,使她拥有“吴哥艺术宝石”之称 ![]() 她的规模与尺寸较其它吴哥古迹的建筑为小,一般认为即是“女人的城堡”之名称由来。 ![]() 10、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雕刻在山形墙上 ![]() ![]() 11、须羯哩婆杀死其兄波林 ![]() 12、那罗希摩撕开魔王希兰亚卡西普的胸膛 ![]() 13、跳着破坏之舞的湿婆神,左下角为容貌因之变丑的女子 ![]() 14、楣石横跨两根门柱之间,一些用于支撑上面的结构,一些则纯粹为了装饰;楣石上均饰有精致的浮雕,足以和神牛寺的9世纪雕刻匹敌 ![]() ![]() ![]() ![]() 15、多数的山形墙把图案设计的与楣石一体,显得更丰富更大气 ![]() ![]() ![]() 16、值得细看的浮雕包括呲牙裂齿的怪兽卡拉(时间的象征)、庙宇的卫兵、女神和飞天、假门假窗等等 ![]() ![]() ![]() ![]() ![]() ![]() 17、实际上浮雕几乎装饰着建筑的每一寸表面 ![]() ![]() 女王宫就象一位艳丽的美女,静静地伫立在荔枝山麓的丛林中,让我们祈福她安泰,祈福她不再被窃,祈福她作为吴哥古迹的明珠光泽永远不衰……
|
评论